AAPD x 六角 研發營
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
研發營是什麼?
由 AAPD 培訓出來的 UI/UX 設計團隊從 使用者研究 -> UI 畫面產出 -> Prototype 製作,
再來接棒到六角的前端組來 畫面與技術評估 -> 實際開發,
並且再交回給設計師進行 流程與畫面 QA ,
整個流程中雙方持續針對專案進行緊密溝通與協調。
這個研發營跟六角學院的專題有什麼不一樣?
最大的差別是:學習到
跨部門的協作並溝通
六角學院的專題有教練、設計助教擔任橋樑,為團隊提供協助,不論是工程師之間,或是設計師之間的溝通都在一個較受保護的環境下進行,這讓你可以在專注於技術實作的同時,也能順利完成專案。而研發營則更貼近真實的職場情境,學習如何在沒有中間人協助的情況下,獨立與不同部門(或是同部門)進行溝通與協作,解決專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。
OFFWORK 開發成果與簡報
OFFWORK 開發成果點這裡 👈
在簡報上點擊 方向鍵 →,可以載入動畫及切換頁面
最大的收獲是?
感謝與啟發
- 感謝「捲哥」的共用元件:捲哥建立的共用元件,對我來說就像一本傳值練習簿。透過這些元件,我不斷地練習和鞏習了 props 和 emits 的觀念與寫法,這對剛學習 Vue 的我來說,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實戰練習。
- 感謝「Tippy」前輩的程式碼:我經常會去參考 Tippy 的程式碼寫法,並主動思考「為什麼要這樣寫?」以及「這樣寫的優點是什麼?」。這種借鏡與反思的學習方式,讓我從模仿中學會了如何寫出更清晰、更有效率的程式碼。
元件拆解的心法
在這次的 OFFWORK 專案中,我重新釐清了元件拆解的核心心法。對比之前的專案,這次我更注重關注點分離,會仔細思考:
- 資料應該由誰來管理?
- 每個元件的職責是什麼?
- 子元件是否應該只專注於渲染畫面,而不處理複雜的邏輯?
雖然我知道自己還有進步空間,但這種思考模式的轉變,讓我在架構程式碼時更有方向感,也讓我意識到一個好的專案架構,是從每一個元件的設計開始的。
資深工程師的「細節思維」
此外,我也體會到了前輩對於細節的觀察力:
- 網站效能的要求
- SEO 的考量 (例:meta 標籤的撰寫) 一個成熟的產品不僅僅是開發出來就好,還需要兼顧使用者體驗和網站效能。這是一個我未來需要持續學習和精進的方向
結語
本來報名研發營,只是想著多一份作品,但意外的收獲是多了一個 Nuxt.js (Vue3) 的實戰開發經驗。更重要的是從單純寫程式的工程師轉變為一個會思考架構、注重細節的工程師。 明年沒意外的話,還會再看到我的出現,期待又是一個不同的成長與經歷。
給想入坑的新同學一些勉勵的話
抖下去吧同學們!! 明年還會看到學姐的~

